用户登录

您好,欢迎来到,请登录通行证进入会员服务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热点新闻

专业视角 | 栗延秋:疫情对书刊印刷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28 10:32:00

今天推送《疫情影响和冲击下的中国印刷业》主题专刊中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栗延秋撰写疫情对书刊印刷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疫情对书刊印刷业的影响以及书刊印刷企业的应对策略

 

疫情对书刊印刷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文/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栗延秋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得到基本遏制,首都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鉴于全球疫情的持续蔓延,对宏观经济形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书刊印刷企业客户需求度也在不断下滑。疫情导致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科学研判,直面疫期新挑战

 

挑战一:人员压力增大,招聘出现瓶颈

 

制造企业的经营本质是解决“人”的问题。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在2012年出现,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书刊印刷行业,对于人员的需求更是巨大的。招聘困难是近两年来一直困扰行业的难题,越来越少年轻人青睐传统印刷行业,受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书刊印刷企业职工复岗率较往年将更令人担忧。加之疫情期间,相关防控措施也给传统的招聘方式带来不小的影响。如此境况下,如何在短期内应对人员招聘岗位的缺口,是摆在书刊印刷企业面前的共同难题。

 

挑战二:设备利用率低,行业产值下滑

 

据了解,此次疫情对书刊印刷领域整个产业链影响十分严重。目前,上游客户尚未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一季度收入基本保持持平,二季度起则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图书消费市场受整体环境影响,客户订单量出现下滑态势。印刷产能大于市场需求导致设备的利用率不足,企业获利能力正在逐渐下滑,势必影响行业总产值。

 

挑战三:企业财务压力增加,迎来“紧”日子

 

客户订单减少,加之整条供应链上下游产值下滑,带给书刊印刷企业的财务压力日益增加,回款的周期战线被疫情拉长,这对书刊印刷企业的现金流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除去人员等成本开销外,还要合理管控现金流的使用,把“钱花在刀刃上”,严控费用支出,保证资金优先用于人员工资、原材料采购等刚性支出,社会大环境、乃至世界经济的下滑严重,无疑加剧了书刊印刷企业自身融资的困难程度。同时,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的资金链是否可以促成持续消费,也是未知数,整体消费水平都在下降,企业已迎来“紧”日子。

 

挑战四:人员相对密集,防疫任务艰巨

 

如何降低人员密集度,将是众多书刊印刷企业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生产车间、食堂、行政办公场所等重点区域,人员相对集中,这就给各项防疫措施的有效落实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坚守生产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按照北京市政府有关复工复产、落实精准防控政策的规定,企业须满足人均2.5平方米的办公面积,这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书刊印刷企业来说,无疑给企业管理者合理统筹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逆势突围,把握发展新机遇

 

挑战与机遇永远并存,企业在直面挑战的同时,也要主动突围,探寻到其背后“蕴藏”的发展机遇。

 

机遇一:综合型人才成为招聘重点

 

当前行业高、精、尖人才势必成为行业各方争相追逐的对象。抛开外部招聘,企业内部综合型人才也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强有力的锻炼和考察,对于企业现有员工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努力向一专多精的综合型人才发展、转型。

 

机遇二:加速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对于书刊印刷等传统型企业,疫情的出现,迫使大家的工作模式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机遇三:拓客触角向多元化延展

 

既要维系现有客户,又要积极拓展获客渠道。在稳住企业现有重大、优质客户的同时,打破固有思维定式,努力向产业链纵向多元化客户资源延展,进行更多的有效沟通与联系。

 

机遇四:重新审视企业架构及管理格局

 

疫情的出现,让企业在关注职工身体健康安全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其心理健康及企业的文化建设。共同参与抗疫生产,既打破了部门间的隔阂,又打破了层级间的界定。疫情让企业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精准发力,助推实现防控发展“双胜利”

 

如何准确把握机遇,有效应对挑战,需要有更好的应对策略。

 

应对一:改变固有招聘形式,做好人才储备

 

一是改变固有的招聘流程。受到疫情的影响,视频招聘应运而生。线上招聘成为企业招聘的重要创新途径。4G 网络的普及和 5G 基站的不断建设,让视频面试变得更加高效。二是做好人才的储备,梯队建设是优质企业发展的关键。疫情期间,企业人力部门要根据企业的人才岗位需求,在网络媒体上做好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前接触潜在人才,为恢复正轨后的人才需求扩张做好准备。三是鼓励员工为企业推荐人才,并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从内部培训到轮岗历练。四是“金三银四”的求职旺季并未降温,只是结构性产生了偏移,宣讲会、双选会等招聘形式被搬到了网上而已。

 

应对二:加快对智能化技术的推进与应用

 

一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如线上办公、视频会议、企业ERP、MES系统等,出版云服务平台和手机终端APP解决方案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效率。二是重视智能制造,推进“机器换人”生产,继续探索设备和合作伙伴。三是拓展互联网的创新服务能力,需要印刷设备供应商能够提供远程智能服务,对技术进行远程指导,并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进行故障预警,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效率。

 

应对三:拓宽获客渠道,提升资金周转率

 

一是拓宽新的获客渠道,纵深延展客户所在行业及地理位置的多元化。二是加强企业资金的内部管理,做好开源节流,同时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做好企业现金流的管理,重新系统性梳理成本费用结构。四是保持与客户间的有效沟通,在稳定重点优质客户的同时,确保企业自身的正常资金周转。五是利用地方政府出台的有关财务补贴政策,积极化解企业自身的资金压力。六是增强危机意识,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要将惧者生存当作企业的信条,不时地调整作战方向,改变作战方法。要做到顺势而为,主动到有客户的地方去。

 

应对四:防控措施落实到位,逐步完成企业转型

 

一是多措并举,严防死守,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全力保障在厂在岗员工的人身健康安全和生产的有序进行。二是进出企业必须佩戴口罩,并接受体温监测登记,对每个人的检测结果、个人信息及活动轨迹等信息进行记录,做到源头可追溯。三是对车间、办公楼等人员密集场所定期进行通风、消毒,切断病毒传播路径。员工食堂实行自带餐具、间隔排队打饭、错峰用餐的举措,避免交叉感染。员工宿舍设立一层隔离区,对乘坐公共交通重新返厂、新入职的员工进行隔离观察14天,确保全体员工的健康。四是分批次进行车间生产、行政办公,并加大对病毒消杀的频率。五是逐步优化供应链上下游的布局,企业战略格局向构建数字印刷技术体系转变,推进印刷生产流程信息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推动书刊印刷企业向按需印刷融合转型。六是逐步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型,包括印刷原材料的环保化等,让环保印刷技术逐渐成为主导方向。

 

应对五:强化综合型体系的建设

 

一是要强化企业应急管理能力。如本次疫情爆发,始料不及地肆虐各地,应急响应、处突能力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好“试金石”。二是要强化隐患排查工作。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超前思维,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渡过难关。企业文化、人文关怀,员工工作环境的改善,都应该尽快提上日程。三是要强化信息化发展水平。信息化一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更早的接触、接受有助于企业快速地融入和转型,足不出户即可了解企业的方方面面。四是要强化智能机器人建设。机器人代替劳动力的趋势不变,减少生产人员,彻底解决一线招聘问题。可以有效缓解人员不能到岗的问题,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五是要强化综合性体系的建设。在疫情期间,重新考量企业的战略形态、发展方向,关注行业集约化的趋势变化,快速做大、做强,迅速抢占市场先机。

 

面对疫情带来的危机,我们无法避免。我们唯有直面挑战、积极探寻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才是生存下去的根本。新的机遇正在酝酿、新的业态正在形成,让我们看准趋势、找准时机、迎难而上,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努力做好企业经营和生产工作,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

原文刊载于《中国印刷》2020年第3期 
 
 

本文编辑:毕彩婷

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资讯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