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您好,欢迎来到,请登录通行证进入会员服务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热点新闻

疫情期间临期食品市场空间的新风口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2022-07-20 09:57:00

近年来,不少如上海 、深圳等的一线城市,悄然兴起了许多“临期食品折扣中心”、“临期食品专卖店”。在这些专卖临期食品的货架上,1升装的进口啤酒仅需10元/桶;原价12.8元的依云水,现价只要0.5元;保质期还剩1个多月的进口饼干,从126元降到12.6元……

 

图片来源:全拓数据

 

一直以来,临期食品都存在于大型商超的角落,并没有受到大众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但在疫情影响下,大量实体店因疫情防控需要而无法营业,导致许多食品滞销,因此,临期食品也顺势进入大众视野,迎来了一波发展商机。

对于消费者而言,疫情常态化趋势影响下,众多消费者的未来收入预期降低,消费偏好也随之改变。不再追求高收入下的极致、轻奢,而转变为更注重务实的消费观,更多地追求性价比和物美价廉,这样的消费观变化为临期食品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于实体行业而言,疫情影响之下,流通环节中存在着大量的临期商品,这些商品在过期前,正常途径售卖出去的可能性并不高。而街边店、私人超市等,滞销现象更加普遍,所以一般商家会对性地把快到保质期的商品放在货架海报前端,把日期新的商品放在后面。但这样的做法仅仅只能短暂缓解,并不能真正解决临期问题。

无论选择何种策略,临期都无法避免,这时如果商家选择降价处理,还不如直接交给专门的处理商来处理,于是这也给了临期食品很大的市场空间。

 

临期食品是什么?又从何而来?

 

临期食品,指临近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记者,临期食品几乎是与食品零售业相伴相生的。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就有了临期食品市场,当时以售卖临期进口食品为主,满足了一部分消费群体的多维消费需求。

 

2010年以前,由于市场监管较为宽松,临期食品主要流通在一些街边的零售店;2010年到2015年间,一些食品品牌开始采用设立直营店的方式向顾客销售临期食品;2016年到2020年,随着社区团购的兴起,临期食品通过许多“专场促销活动”走进人们的生活,并且市场上开始相继出现临期食品集成店;2020年至今,疫情之下直播电商的兴起为临期食品带来巨大流量,同时线下连锁临期食品折扣店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并呈井喷式发展。

 

在国内,临期食品概念虽然普及度不高,但其实也随处可见。在传统的商超里,一些保质期较短的产品常有“买一送一”之类的促销活动,常见的比如有馒头、面包、凉菜等。这种保质期短或者隔夜就扔的产品再利用的成本高,流通价值也低,一般就被当作垃圾直接扔掉。

 

相比之下,保质期相对较长的饼干、肉干等干制品,以及各种罐头食品、膨化食品等,没有太高的新鲜度要求,因而也成为临期市场的主流产品。

临期食品再次售卖虽然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但规模化运营之后的临期市场在国内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相较之下,临期食品销售在国外早已有了较为成熟的经营模式。比如美国、英国、新西兰等的部分食品除会标注保质期外,还会加上最佳口味时期、最佳食用期或最佳赏味期等内容,若食品过了最佳食用期但还不到保质期,商家就开始打折出售或直接捐给慈善机构。加拿大、美国、德国等已将临期食品纳入救济机制中,让食品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A food waste supermarket”是英国利兹的一家“剩食超市”。他们与当地的其它超市合作,进购那些临期食品并售卖,通常这些食品的价格都很便宜,为当地的贫困家庭带去了不少支持。

 

位于美国华盛顿的一家非营利性零售超市“Daily Table”,超市里大部分商品都是由当地的大型供应商捐赠的临期食品,包括各种便宜的农产品、乳制品、面包等食物。他们会把这些食品在自己的厨房里 进行加工烹饪,在营养专家的指导下为顾客送去新鲜的“即食餐”。

 

临期食品逐渐走向大众视野

 

在2021年5月,央视也对临期食品行业进行了一次详细报道,称临期食品为“一举多得的胜利”,让这个原本难以见光的躲在商超角落里的行业,终于进入大众消费者的视野。

 

图片来源:商隐社

 

报道详细阐述了临期食品带来的多方面效益,一方面,临期食品再次流入市场,能有效缓解商家的库存压力,也避免了“倒牛奶式”的食品浪费;

另一方面,临期食品的高性价比特征,和当代经济压力加重的年轻人“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观念相符合,年轻人消费者们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不打折的美味。

 

在报道中,记者采访了刚毕业的北漂一族小媛,作为临期食品忠实爱好者的小媛兴奋讲述道,当第一次在商场看到嗨特购里五花八门的临期商品时,瞬间觉得发现新大陆,原来不到100块钱就可以把两个购物袋的零食带回家,实在是性价比王者!

 

另外,临期超市里卖的洗衣粉、沐浴露等产品虽有“长期使用”的特性,但一般并不是只剩十几天保质期,而是拥有六个月甚至更长的保质期。这些消耗周期长的产品也有了被消费者“宠幸”的可能,生活开支能直接减少80%。

 

今年4月12日,淘宝联合科普中国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显示,食品在保质期剩余20%-50%期间,因折扣低且口感不受影响,往往会迎来一轮新的销售高峰,这也叫做“临期效应”。其中,薯片等膨化食品、方便面、饮品、饼干等也成为了“临期界”的畅销品。

 

“好食期”就是淘宝上一家专门从事“根据保质期动态折扣”的店主。创始人雷勇介绍说,与大家想象的单纯“图便宜”购买临其商品不同,店里的回头客通常是年轻白领和大学生,这类消费群体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能够理性地追求性价比,一旦发现临期食品这样一个圈子,就会在这里面不断挖掘宝藏。

 

图片来源:淘宝x科普中国发布临期食品消费冷知识

 

如今,临期食品的火爆肉眼可见,在各种社交平台都开辟了一片天地。在小红书上搜索“临期食品”,有9700+篇笔记分享自己的探店攻略和捡漏心得。

 

 

图片来源:小红书APP

 

而豆瓣平台上,一个名为“我爱临期食品”的小组,从2020年9月创立到现在已经有9万3千多名对临期食品喜闻乐见的“临食工”。

 

图片来源:豆瓣APP

 

据全拓数据显示,在2021年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达到了318亿,预计2023年将突破350亿,在2025年将达到401亿,未来市场发展空间潜力巨大。中国临期食品消费者中,超过七成是22岁至40岁的青年群体,未来临期食品市场规模还会继续增长。

 

图片来源:全拓数据

 

临期食品的货源来源分类

 

也有很多消费者会感到疑惑——临期食品的货源来自哪里呢?

 

从供应端来看,临期食品的货源主要分5种,一是生产厂商的库存商品;二是大型商超下架的产品;三是电商平台的退换货;四是经销商手里真正进入临期的产品;五是进口食品的库存。

 

天津空港一家临期食品仓库的老板向记者透露:“临期食品的货源并不稳定,主要根据正期食品的销售情况而定。产品在正期时卖得好,那么临期的货就会相应减少。”

 

因而,临期仓库成为临期食品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一位专卖各类临期食品的电商主播在直播时说:“拥有仓库的品牌折扣店,在一定程度上更有优势。如果个人想开临期食品店,货源会比较零散,找起来比较困难。”

 

在临期食品市场,货源很关键,经销商的仓库如果不规范,比如温度控制等环境保障不到位,有的产品到临期时可能已经不能食用了。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的临期食品仓库主要集中在上海、青岛、天津等港口城市,考虑到物流成本和时间的原因,中游的临期食品集成店多遵循“就近原则”围绕仓库周围设立,相互之间可以更加及时有效地沟通售前售后等问题。

 

业内人士对临期食品评价称,尽管目前来看临期食品是一个大市场,但临期食品的折扣店本质上还是一门零售生意,所有实体零售门店遇到的问题,临期食品折扣店也会遇到。因而,临期食品的几个头部玩家能否在市场竞争中成为独角兽,仍需后续继续观察。

 

SIAL国际食品展(深圳)

临期食品专区

 

2022年10月31日-11月2日,SIAL国际食品展(深圳)将以“SIAL世界展会对话世界地标”为定位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届时将专门设立“临期产品专区”,所有SIAL 2022年国际食品展(深圳)企业的临期(但未过期)货源都将在此区域展示,以供从事临期食品批发和零售行业的专业采购商一次性选品和进货。

 

 

 

 

 

 

 

 

精彩回顾

1.数字化技术助力“紫丹”复工复产

2.精美印刷今年这些高颜值录取通知书

3.品类混搭、包装瘦身今年夏天饮料行业正在“翻天覆地”

4.标准化,为千亿级预制菜市场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