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您好,欢迎来到,请登录通行证进入会员服务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热点新闻

循环包装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企业应如何把握这一万亿级市场机遇?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11 09:45:00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以及我国3060 双碳目标” 的背景下,循环包装作为绿色新质生产力,正逐渐成为新的产业焦点,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循环包装万亿级的大市场

随着全球对绿色、低碳、可循环经济的日益重视,循环包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包装市场,2024 年物流包装材料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9096.2 亿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万亿级市场。然而,目前循环包装的渗透率尚不足 5%,但在众多大型公司中,循环包装已被纳入公司发展的战略规划。

跨国食品饮料公司达能集团在 2023 年实现可重复使用、可回收或可用于堆肥的包装占比 84%,并计划在 2030 年将这一比例提高到 100%。蒙牛集团也承诺在 2025 年实现技术上 100% 环保包装材料的研发。此外,陶氏公司与快公司、麦肯锡、联合利华等跨国公司负责人共同商议中长期的消费品包装转型路径,致力于打造供应链的循环包装解决方案。在汽车、家电行业,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对循环包装的使用也越来越深入。

箱箱共用创始人兼 CEO 廖清新指出,中国企业已进入差异化竞争阶段,从价格战转向价值创造,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取代短线思维。大企业更加关注技术投入、价值差异化和可持续发展,循环包装将成为先进企业的主流选择。在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循环包装渗透率已超过 70%,而在中国,这一趋势也在不断加强。

循环包装不仅是一个绿色环保的概念,还能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降本增效。例如,箱箱共用的一个客户,通过三年时间逐步提高循环包装的取代量,最终实现了包装成本的大幅降低,同时减少了大量一次性物流包装物,成为绿色低碳企业。

平台化思维助力包装行业升级

传统的包装行业模式是企业制造包装,用户购买包装,但这种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对包装循环服务的需求。因此,培育介于包装制造和包装使用之间的 “精益运营” 能力至关重要。这需要构建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建立统一的 SOP 流程,通过物联网技术收集包装实时数据,配套 “业财一体” 的后台管理系统,以确保优质项目具备 “投入即产出” 的本质。

在此基础上,引入长周期的 “绿色金融资本” 作为第四个角色,通过 “投入即产出” 系统区分优质项目和孵化中的项目。绿色金融作为优质项目新增包装资产池的投资者,既能获得稳定收益和回报,又能推动循环包装服务企业发展不受制于现有资产池规模。

借用平台思维推进 “制造、用户、精益运营和绿色金融” 成为相互促进的四种力量,虽然过程漫长,但一旦形成四个维度的组合与联动,行业的真正价值与潜力就会爆发出来。

以希音(SHEIN)为例,其 “小单快反” 模式成功转型为品牌化经营,与供应商共同成长。同样,在包装行业也需要平台化思维,通过市场培育平台型企业,吸引资本组建共享包装资产管理公司,将循环包装资产交由运营商开展运营,为用户提供循环服务。

要带领产业整体迈向新质生产力,还需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包括增强科研投入推动创新发展、重视原创保护加强知识产权全球布局和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施统一的国际标准管理体系等。当头部平台型企业用软实力和融资能力赋能中小企业,才能实现整个产业的 “聚沙成塔”。

聚焦循环包装产业价值锚点,共创共富新生态

过去,传统包装企业往往只专注于生产销售环节,其价值链相对较短。而如今,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用户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包装服务,这就迫使企业不得不从单纯的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然而,尽管循环包装行业已经在努力向服务型转型,但许多转型企业的平均毛利率仍低于 10%。很显然,仅仅转变商业模式是远远不够的。

在廖清新看来,要想让行业真正摆脱价格战的魔咒,创新技术的支撑必不可少。传统模式下,循环包装的服务型企业主要提供非标的包装物,有项目就做,按照重箱收费、趟租收费,不收取超期费,并且按照项目需求配置点对点单向网络。这种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可持续性,难以满足市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而在数字化技术加持下的数智模式,则是为高度垂直的细分市场做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通过形成来回对冲的网格化效应,并按照发箱收费、按天计费、超期收费的计费模式运作,将 “箱天” 作为最基本的业务价值单位,要求对每个箱子的每日成本和收入进行精细核算。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运营效率,还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经过实践,箱箱共用发现了循环包装产业的商业本质,也是这个行业的价值锚点,并首次提出 “标准箱天网” 概念。这个概念强调垂直细分市场、标准化基础、箱天模型和全流通网络的重要性。在垂直细分市场方面,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客户需求,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包装服务。

标准化基础则确保了包装的质量和规格的统一,提高了包装的通用性和可循环性。箱天模型以按天计费的方式,让客户更加清晰地了解使用成本,同时也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包装的利用率和周转率。全流通网络则实现了包装在不同环节、不同企业之间的高效流通,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包装的价值。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显著提升了平均毛利率,从 10% 以下增至 30% 以上。只有达到这样的水平,才能吸引资本投入,实现运营者和业务人员的共赢,形成良性循环。而只有依托 “标准箱天网” 的商业模式,投资者、运营者和用户共同参与优质箱天的经营与使用,才能确保各方获得持续的财务回报和共享利润。

显然,在推动产业整体迈进新质生产力,企业共创共富的道路上,箱箱共用一直在努力前行。如今,循环包装这一万亿级市场的商业蓝图,正一点点显现。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循环包装的价值,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循环包装产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