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您好,欢迎来到,请登录通行证进入会员服务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热点新闻

茅台包装采购额达42亿。及又一家上市公司剥离烟包印刷业务,出售旗下主力子公司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7 09:28:00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为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1.8%

这已经是国内白酒产量,连续第八年出现同比下滑。

白酒市场的变化,对酒包市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3日,白酒市场绝对“一哥”贵州茅台发布年报。

2024年,贵州茅台实现营收1708.99亿元,同比增长15.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862.28亿元,同比增长15.38%

飞天茅台在零售端价格的大幅下跌,并未对贵州茅台的业绩产生明显影响。

年报还显示,贵州茅台2024年包装材料采购额为41.94亿元,超过了酿酒原材料采购额,在年度采购额中的占比达到48.84%,比2023年的39.67亿元,增长了5.73%

另外一家白酒企业,来自四川的舍得酒业同样发布了年报。

相对来说,它的处境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2024年,舍得酒业实现营收53.57亿元,同比下降24.41%;净利润3.46亿元,同比大跌80.46%

与向下的业绩表现相对应,舍得酒业花在包装材料上的采购额也有所下滑,2024年为6.92亿元,同比下降3.35%

由此看来,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中,大、小酒企的抗压能力还是不太一样的。

至于,整个酒包市场的走势,待各大上市酒企年报全部揭晓后,才能看得更为清晰。

酒包市场的事儿,就说到这里。

接下来,三好同学要说的话题与烟包有关——又有一家圈内上市公司通过出售主力子公司,剥离了烟包印刷业务。

退出烟包市场的嘉耀控股

这家公司就是:在港交所上市的嘉耀控股。

嘉耀控股是一家在开曼群岛注册的控股公司,其原本的业务实体只有一个:位于宜昌的湖北金三峡印务有限公司。

这一局面直到2021年底,嘉耀控股成立一家子公司开展电子烟业务才发生改变。

湖北金三峡印务成立于1992年,以烟包印刷为主业。

网上有信息显示,其主要客户包括:湖北中烟、红塔集团、红云集团、湖南中烟、山东中烟、川渝中烟、陕西中烟、福建中烟、河南中烟、黑龙江烟草、深圳烟厂等。

其中,最主要的应该还是湖北中烟。

金三峡印务旗下有一家100%控股的子公司:湖北金三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金三峡文化旗下又有一家100%控股的子公司:河南普大印务有限公司。

位于许昌的河南普大印务,同样以烟包印刷为主业。

嘉耀控股则通过其持有的Giant Harmony有限公司70%的股权,间接控股金三峡印务,持股比例约为58.0%

相关公告显示,2022年和2023年,金三峡印务分别实现营收7.51亿元、6.87亿元,净利润549.7万元、3120.9万元,利润率分别为0.73%4.54%

即使考虑到近年来烟包印刷市场价格出现明显下滑,这样的利润率也算不上很高。

2024年上半年,在实现营收3.30亿元的情况下,金三峡印务更是出现1296.1万元的净亏损。

对一家烟包印刷企业来说,这样的情况就更加少见了。

据相关公告解释,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再度加剧,以及消费降级趋势和来自中国烟草总公司下属公司的竞争,2024年上半年高端产品销售比例大幅下降导致的。

2022年和2023年,嘉耀控股来自烟包及其他纸质包装产品的营收,也恰好为7.51亿元、6.87亿元。

也就是说,这一部分营收全都是由金三峡印务实现的。

就是这样一家至关重要的子公司,嘉耀控股却毅然决然地把它剥离了,并且由此彻底退出了烟包印刷市场。

嘉耀控股对金三峡印务的剥离,于202496日通过公告公之于众,并于1025日最终完成。

具体实现方式是:将其持有的Giant Harmony有限公司70%的股权,转让给后者的另一股东Master Bliss控股公司,交易对价为1.15亿元。

股权转让完成后,Master Bliss控股公司持有Giant Harmony有限公司100%股权,并间接控制金三峡印务82.86%的股权。

金三峡印务由此退出了上市公司的序列,嘉耀控股则彻底剥离了烟包印刷业务,成为一家以电子烟业务为主体的企业。

嘉耀控股为什么退出烟包市场?

原本顺风顺水、利润率高企的烟包市场,自2019年底以来风云突变。

一方面,各省中烟公司烟包订单的招投标价格大幅下滑;另一方面,一些原本实力不俗的烟包印刷企业,在大客户招标中频频失手,不得不全部或部分退出烟包市场。

比如,原本的烟包印刷龙头东风股份,持续推进业务转型,在更名东峰集团之后,不仅彻底剥离了烟包印刷业务,连大股东也易了主。

另一家烟包印刷龙头劲嘉股份,则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接连出售了吉星印务、安徽安泰、贵州劲嘉、重庆宏声印务、昆明彩印、青岛嘉泽等多家重要子公司的全部股权或控股权,烟包印刷业务规模不复从前。

来自四川,于2019年上市的原烟包印刷企业金时科技,在20233月宣布旗下主力子公司停止印刷生产业务,在事实上退出了烟包印刷市场。

烟包印刷企业集友股份,则在2024年以1.90亿元的价格,出售了旗下重要子公司安徽集友纸业包装有限公司。

此外,科彩印务、力群印务等曾经红火一时的企业,也都退出了烟包市场。

不管主动,还是被动,这些企业放弃或收缩烟包业务,都是基于对自身现实处境和烟包市场长远走势的全面考量。

嘉耀控股又为什么要转让金三峡印务的控股权,从而退出烟包市场?

相关公告给出的理由,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

一是近年来受国家有关政策及控烟力度加大影响,卷烟市场增长放缓,2023年相对2022年同比增长率仅有0.41%

二是中国烟草总公司将更多的烟包业务分配给下属子公司,导致本就趋于饱和的烟包市场竞争加剧。

三是烟包业务招标越来越强调价格因素,加上消费降级因素影响,导致烟包产品价格水平和利润率下降。

四是基于以上因素,嘉耀控股判断其烟包业务的业绩表现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大的改善。

由于这四点原因,嘉耀控股认为需要在烟包业务之外布局新的增长点,并在2021年底进入了电子烟市场。

最近两三年,嘉耀控股来自电子烟业务的营收实现了快速增长,到2023年已经达到7.69亿元,超过了烟包业务的6.87亿元,2024年上半年则达到4.13亿元。

一边是快速增长的电子烟业务,一边是在2024年上半年出现亏损的烟包业务。

或许这就是嘉耀控股决意退出烟包市场,专注电子烟业务的主要考量。

烟包印刷企业转型难在哪儿?

对嘉耀控股来说,虽然来自电子烟业务的营收已经超过烟包业务,其转型之路依然需要继续努力。

根据2024年业绩公告,在20241025日完成剥离的烟包业务,对嘉耀控股净利润的贡献依然达到2936.4万元,超过了电子烟业务的1866.0万元。

即便如此,在众多退出或收缩烟包业务的企业中,提前布局的嘉耀控股表现已经堪称出色。

另外一家像嘉耀控股一样,实现了产品结构彻底更新的烟包印刷企业,是转向新能源新材料及I类药包赛道的东峰集团。

从整体上看,退出或收缩烟包业务的企业,在推进业务转型中都面临着不小的困难,有的陷入长期停产,还有的不得不注销、解散。

为什么会这样?在三好同学看来,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是不管在业内还是业外,烟包印刷原本都算是高利润率的业务领域。

在烟包业务遇到挑战的情况下,要在短期内寻找到利润率相当的业务和产品,难度非常大。

二是多数烟包业务都是典型的大批量订单,印刷又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企业的设备多是根据烟包业务大批量、高效率生产要求进行配置。

尤其是,很多企业还配置了高产能的凹版印刷机。

这样的设备,要在圈内找到烟包之外足够批量的替代性产品同样并不容易。

三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圈内多数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趋于固化。

即使对资金、技术实力相对雄厚的烟包印刷企业来说,想要在短时间内在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中获得头部客户的认可,也不是那么容易。

何况,要打破趋于固化的市场格局,通常都要以加倍内卷和主动降价作为竞争手段。

对原本利润率在圈内遥遥领先的烟包印刷企业来说,这一般是它们不屑,也不愿意去做的。

四是圈内转型行不通,圈外转型难度会更大。

对烟包印刷企业来说,进入其他印刷细分市场,最起码还是搞印刷,工艺技术有相通之处。

贸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则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没有任何前期积淀。

除非像东峰集团一样,愿意以雄厚的资本为支撑进行大手笔的收购或投入,否则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当然了,对任何一家企业,不管是圈内,还是圈外的,要进行颠覆性的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只不过,部分烟包印刷企业遭遇的市场变局,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未来,烟包印刷企业的转型之路怎么走,还需要身在其中的老板好好思量。

就到这里。最后,还是祝各位老板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