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热点新闻 |
||
快递新规引爆行业全链转型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2025-06-10 09:35:00 6 月 1 日,修订后的《快递暂行条例》正式落地,首次以专章形式规范“快递包装”,由原先 1 条原则性规定扩展到 15 条具体条款,为我国快递业建立起覆盖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处置的完整制度框架,标志着全球业务量最大的中国快递业在法律层面步入绿色、减量、可循环的新阶段。 条例三大制度亮点 全链条治理:条款贯穿“前端协同减量—中端循环替代—末端逆向回收”闭环,解决责任散、衔接弱等痛点。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第三十九、四十二、四十三条要求快递企业优化包装设计、建立回收制度,并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情况,责任边界与操作规范首次法定化。 多元协同共治:政府引导、企业履责、行业自律、公众参与四位一体,并鼓励用积分奖励、寄件优惠等方式调动消费者加入循环体系。 政策背景与行业体量 2024 年全国快递量达 1750 亿件,人均年收件超 120 件,包装物消耗与废弃带来的资源压力空前。 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已超过 95%,为法规实施奠定技术与管理基础。 国家强制标准《限制快递过度包装要求》等配套文件,与本次条例修订形成“法律—政策—标准”三位一体的制度组合拳。 企业技术路径与实践案例 德邦快递:推广小件蜂窝纸板与大件高强瓦楞纸,减少过度包装并降低材料成本。 极兔速递:全网使用全降解防水袋、循环中转袋与 45 毫米可降解胶带,实现渠道各环节替代。 韵达快递:在 19 个分拨中心铺设光伏屋顶(总面积 136 554 m²),年发电 1615 万 kWh,减排约 1.33 万吨 CO₂ 当量。 申通快递:推出 RFID 环保芯片袋,单袋循环使用次数可达 70 次以上。 中通快递:“多生命”免胶带纸箱可重复使用 3 次以上,结合面单回收闭环。 京东物流:推行“原装直发+站点回收”,2024 年减少二次包装 10 亿件,并建成 1000 多个回收网点。 顺丰速运:生鲜保鲜“丰调箱”方案将 2.5 kg 荔枝包装减重 1 kg,物流成本下降 30%。 这些实践显示,环保材料替代、循环载具、大数据追踪、分布式光伏与创新设计正成为快递企业的主流技术路线。 上下游协同框架 原材料供应商→包装生产商→电商与快递企业→分拣/运输→消费者→回收企业的链条被通过法律责任划分与信息报送机制串联起来。 公众激励机制(积分、寄件优惠)被纳入法规文本,推动“生产—使用—回收—再生”循环经济闭环成型。 实施要点与监管机制 国家邮政局及地方邮政管理部门将通过报告制度、现场抽查与信用评价常态化监管企业履责情况。 包装强制标准动态更新交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 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公约与年度绿色榜单,提高透明度并强化社会监督。 政策、标准、市场自律“三支箭”协同发力,使快递包装从“环境负担”向“资源池”转变。 结语 《快递暂行条例》修订版为包装治理提供了清晰法律指引与协同路径。对企业而言,短期增加的研发与体系建设成本是换取品牌升级和长期成本节约的“绿色投资”;对消费者而言,更轻便的包装、更完善的回收体系和参与激励将让绿色成为快递服务的新常态。随着全链条共治和标准体系加速完善,中国快递业正驶入绿色发展“快车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