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您好,欢迎来到,请登录通行证进入会员服务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热点新闻

美妆业监管海啸来袭!欧莱雅、宝洁如何为包装"解毒"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01 09:42:00

611日至12日,欧洲化妆品协会(CE)在布鲁塞尔举办了年度会议(CEAC)。CEAC是化妆品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未来两年,欧洲美妆行业将面临一波监管变革。欧盟委员会目前正在评估《欧盟化妆品法规》的现有框架,并将于2026年底公布评估结果,可能导致法规更新。此外,《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REACH)的修订也在进行中,预计将于今年底完成。

在这次年会上,业界将这些即将到来的变化形容为“监管海啸”。美妆行业必须为监管变化做好准备。年会有一场分论坛专门讨论了“化妆品可持续包装的挑战”,揭示了回收材料(PCR)在应用中的瓶颈与创新解决方案。

化妆品的包装以及回收,与化妆品的原料监管具有同等意义。行业如何在保持创新的同时兼顾可持续,还要保持竞争力,我们看看欧洲化妆品行业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化妆品包装:不止于美观,更是安全的守护者

化妆品包装的核心作用远非“容器”那么简单,它还要兼顾以下功能:

一是保护功能成分:防止活性成分氧化、分解(如维生素C遇光降解);

二是隔绝污染:避免微生物侵入或水分流失(如面霜的密封设计);

三是用户体验:精准控制用量(如泵头设计)。

然而,随着欧盟《包装与包装废弃物法规》(PPWR)强制要求2030年前化妆品包装中再生塑料比例需达10%-50%(视材料类型而定),行业面临一场“可持续”与“安全”的平衡之战。

—回收材料的五大结构性瓶颈

根据Quantis专家Victor Frontere的分析,化妆品行业面临以下挑战:


图:欧盟塑料回收量示意图


图:2023年德国塑料包装中使用消费后再生材料的情况

1.收集与分拣缺口:欧盟2022年仅回收11.4%的塑料废物,高品质再生料供不应求;2.安全与质量门槛:化妆品直接接触皮肤,需通过迁移测试(如重金属、塑化剂残留);

2.跨行业竞争:食品与饮料行业抢占高纯度rPET(如德国押金制回收98%饮料瓶);

3.成本劣势:再生塑料价格波动大,部分品类成本比原生塑料高30%

4.品牌美学需求:再生材料色泽不均、透明度低,可能影响消费者观感。而且,不同材料的回收难度差异显著。通过分论坛数据显示,我们可看到哪些回收料最“抢手”。

塑料(PET/PP/PE):食品级与化妆品级rPETrPP极度短缺;

玻璃:高透明度再生玻璃因颜色分拣技术不足受限;

金属(铝):闭环回收较成熟,但价格波动大;

生物基材料:虽创新活跃,但不符合PPWR配额要求。

—安全评估:从食品合规到“自建标准”

作为ESG中环境(S)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安全一直是化妆品生产商所考虑的首要问题,它不仅仅包括化妆品功能性原料,辅料等化妆品产品,包装物材质和与被包装物/化妆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各大厂商、消费者及监管机构的重视,各利益相关方对此进行了不懈努力。


包装物与被包装产品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妆品产品的安全性需要同时考虑化妆品配方和包装

1、食品级标准的局限性及化妆品行业自主开发安全评估体系的必要性。

化妆品包装的安全评估首先需要从法律框架谈起。根据欧盟《化妆品法规》(EC 1223/2009)第3条规定,化妆品在正常或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必须保证人体健康安全。

17条进一步明确,允许包装中"技术上不可避免"的微量禁用物质迁移,但必须符合安全标准。这一法律基础为化妆品包装的安全性评估设定了明确要求,同时也为使用回收材料带来了挑战。

在安全评估实践中,化妆品行业长期借鉴食品接触材料(FCM)的监管框架,这主要基于两个重要前提:

首先,化妆品与食品在理化性质上具有相似性(如pH值、脂溶性等);

其次,两者在包装-内容物接触比例上也存在可比性。

欧盟食品接触材料法规(EU 10/2011)为此提供了成熟的安全评估方法,包括迁移测试、允许物质清单和特定溶剂的模拟测试等。这种交叉借鉴的做法,在传统包装材料评估中已被证明行之有效。

然而,当涉及回收材料(PCR)时,食品级标准的局限性就变得尤为明显。科颜氏(Kao)毒理学专家Anne Fuchs在报告中指出,目前仅有rPET获得了相对完善的EFSA(欧洲食品安全局)认证,而rPErPP的认证案例屈指可数。这种差异主要源于材料特性和回收工艺的复杂性:

1.材料结构差异:PET的化学结构更稳定,在机械回收过程中降解较少,且更容易通过高温清洗等工艺去除污染物。相比之下,PEPP(尤其是LDPE和柔性PP薄膜)在回收过程中更容易保留污染物,且缺乏有效的净化技术。

2.原料来源控制:获得EFSA认证的rPErPP几乎全部来自"闭环系统"(如工业废料流)或高度控制的原料(如医疗包装回收),而化妆品行业需要的大量包装材料主要来自消费后回收的"黄袋"(德国生活垃圾回收系统),其原料复杂性和污染风险显著提高。

3.认证流程障碍:EFSA对非PET材料的认证要求更为严格。例如,对于rHDPErPP,目前仅批准了少数用于刚性包装的应用,而柔性包装(如软管、薄膜)则完全没有获得认证。这种限制直接影响了化妆品包装的选择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接触材料的合规性虽然为化妆品包装安全评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但并非强制性要求。报告强调:"食品合规非常有帮助,但不是必须的"。这一认知促使化妆品行业必须开发专门的安全评估体系,特别是针对那些无法获得食品级认证的回收材料。

这种必要性催生了CosPaTox联盟的成立及其技术指南的制定。该联盟汇集了从原材料供应商到品牌商的整个价值链,旨在建立一套专门针对化妆品和家居用品包装的回收材料安全评估标准。其核心创新在于突破了食品级标准的局限,通过材料表征、毒理学评估、暴露模拟和风险量化等步骤,为各类回收材料建立了科学且实用的安全评估框架。

2CosPaTox联盟的解决方案

由欧莱雅、宝洁、Beiersdorf30余家机构组成的CosPaTox联盟(Cosmetic Packaging Toxicology)于2024年发布了全球首份《化妆品再生塑料安全评估指南》。该指南的核心是通过非靶向筛查(如GC-MS检测)和暴露模拟(假设100%物质迁移至产品)来评估风险,并根据成人或儿童的使用场景设定安全阈值。例如,一个250mlrHDPE沐浴露瓶,若检测到某物质超过15.5mg/kg,就需要进一步评估其致癌性。

在测试方面,CosPaTox联盟制定了一套详细的程序。

首先是材料表征,包括非靶向测试(如GC-MS提取模型模拟物)和靶向测试(补充检测重金属、多环芳烃等特定物质)。所有色谱峰都会被量化,并归类为特定物质或“未识别”部分。

其次是毒理学表征,未识别的物质默认具有遗传毒性,而已识别的物质则根据其Cramer类别(TTC方法)或实际毒理学数据(如NOAELADI)进行评估。

接着是暴露表征,假设所有物质完全迁移到化妆品中,并根据产品类型(如驻留型或冲洗型)计算每日暴露量。最后是风险表征,通过比较暴露值与安全阈值(如TTCMACE值)得出结论。

为了验证测试方法的可靠性,CosPaTox联盟还进行了环形研究,对31PCR材料(rHDPErPPrLDPE)进行了4种提取程序和7个实验室的比对。结果显示,提取总量的标准偏差小于10%,证明了方法的可重复性。

此外,联盟还开发了“最坏情况计算工具”,帮助品牌所有者快速评估材料的适用性。例如,对于驻留型化妆品(如乳液),每公斤PCR材料中特定物质的限值为0.37mg,而家用产品(如洗衣液)的限值则放宽至1923mg

—行业行动:从“被动合规”到“主动破局”

提出以下策略:

锁定长期供应:与回收商签订多年协议,或合资建设专属生产线;

设计减量:推广轻量化单材质包装(如取消泵头的替换装);

美学革新:将再生材料的“瑕疵”转化为设计语言(如磨砂质感);

生态共建:支持押金制回收系统,资助小型包装回收技术。

合作案例包括,欧莱雅和LOccitane已与Carbios合作,推动化学回收技术的商业化;联合利华则在2021年投资了Closed Loop Partners,并于2025年发起行业联盟,专注于小规格包装的回收。

尽管PPWR设置了“豁免条款”(如2028年评估技术可行性),但化妆品行业已意识到:依赖政策宽限不如主动创新。正如Beiersdorf分析师Heiner Gers-Barlag所说:“回收材料的安全问题不是终点,而是行业升级的催化剂。”

未来,化妆品包装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环保,更是一场技术、安全和创新的综合考验。行业需要继续推动跨领域合作,完善回收体系,同时通过科学评估确保产品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法规要求的同时,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市场的认可。

—中国标准

8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5年第19号公告一次性发布9项塑料 再生塑料相关国家标准,均于202621日起实施。其中《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GB/T 46020.1-2025)、《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 第2部分:高密度聚乙烯(PE-HD)材料》(GB/T 46020.2-2025),对化妆品包装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