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热点新闻 |
||
2025餐饮包装业绩分化:有人靠技术赚翻,有人沦为外卖平台“买单者”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12 08:27:00 当你拆开外卖餐盒、接过奶茶杯时,手中的包装或许从未被过多留意,但这个看似普通的品类,正处在一场深刻的行业变革中。 一边是外卖市场年超1200亿元的包装需求、茶饮咖啡5000亿元市场带来的增量空间,驱动行业规模持续扩张;另一边是“禁塑令”“限PFAS”等政策收紧——欧盟2026年将全面禁止含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的包装,美国部分州限塑令升级,环保转型正成为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场“传统向可降解”的转型浪潮中,恒鑫生活、富岭股份、家联科技等头部企业各显神通:有的深耕PLA全产业链技术绑定国际巨头,有的靠甘蔗纤维材料抢占性价比市场,有的通过海外建厂规避贸易风险。然而2025年上半年,行业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业绩图景:有的企业营收利润双增,有的陷入“增收不增利”甚至季度亏损,外卖平台竞争带来的成本压力,更让不少企业沦为“间接买单者”。 这种分化背后,是技术路线的博弈、市场需求的变迁,也是餐饮包装行业在机遇与挑战中寻找方向的真实写照。 头部企业业绩分化 2025年上半年,餐饮包装行业头部企业的业绩表现呈现明显分层,既有营收利润双增的案例,也有“增收不增利”甚至亏损的情况,反映出行业竞争加剧与成本压力下的经营挑战。 恒鑫生活作为国内PLA可降解餐盒龙头,展现出较强的增长韧性。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8.71亿元,同比增长18.81%,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9.7%,延续了2024年营收15.94亿元(+11.87%)、净利润2.20亿元的良好势头,2025年Q1净利润更是同比暴涨79.79%至8186万元,净利润率跃升至19.98%。不过其扣非净利润9093.64万元,同比下降12.82%,且第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4349.3万元,同比下降26.52%,显示出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的支撑作用,以及季度层面盈利增长的乏力。 众鑫股份则凭借产能释放实现亮眼增长,2025年一季度营收3.72亿元,同比增长9.92%,归母净利润7218.64万元,同比增长14.45%,随着泰国工厂产能进一步释放,市场预计其上半年整体业绩将持续向好,成为头部企业中少有的“营收利润同步提升”代表。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王科技与富岭股份的承压表现。南王科技上半年营收7.77亿元,同比增长32.21%,市场拓展成效显著,但归母净利润仅233万元,同比骤降89.44%;更严峻的是,其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亏损483.83万元,同比下降235.7%,扣非净利润亏损412.94万元,同比降幅高达1197.97%,“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尤为突出。 富岭股份作为北美市场深耕者,上半年营收10.16亿元,同比下降7.57%,归母净利润6648万元,同比下降39.41%,二季度营收与净利润降幅进一步扩大至14.55%与43.78%,海外市场需求波动与成本压力对其业绩造成明显冲击。 业内普遍认为,这种业绩分化与外卖平台竞争密切相关。京东、阿里、美团等平台发起的外卖大战,虽为餐饮包装行业带来了营收增量,但也使得下游餐饮企业对包装成本更为敏感,倒逼包装企业压缩利润空间,部分企业因此陷入“为外卖平台间接买单”的尴尬局面。 技术路线差异化 餐饮包装行业的技术迭代,正围绕“可降解”核心需求展开,形成PLA(聚乳酸)、植物纤维(甘蔗渣、纸浆)、淀粉基三大主流路线,不同企业基于技术积累与市场定位选择差异化路径,在成本与性能之间寻找最优平衡点。 恒鑫生活是PLA技术路线的坚定践行者,也是国内少数掌握PLA全产业链技术的企业,涵盖改性、淋膜、成型等关键环节,拥有5项发明专利与83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通过FDA、BRC等国际认证,性能指标在可降解材料中处于领先水平。 其拳头产品PLA淋膜纸杯/碗、餐盒,凭借优异的耐热性与环保性,成功打入星巴克、瑞幸咖啡(第一大客户,占比16%)、麦当劳等国际巨头供应链,在国内可降解餐盒市场占据1.8%的份额。不过PLA材料也存在明显短板,价格高于其他可降解材料,一定程度上 限制了其在中低端市场的渗透。 家联科技与众鑫股份则聚焦植物纤维路线,以甘蔗渣、纸浆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兼顾环保性与经济性。家联科技的甘蔗纤维餐具成本较PLA低20%,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实现完全降解,契合亚马逊、沃尔玛等海外零售巨头对“高性价比环保包装”的需求,也绑定了蜜雪冰城、喜茶等国内茶饮品牌,其市场份额达1.5%。 众鑫股份则专注纸浆模塑技术,生产的甘蔗渣餐盒、托盘主打商超场景,成为盒马鲜生、山姆会员店的核心供应商,尽管当前市场份额仅0.6%,但纸浆模塑在生鲜、预制菜等特定场景的渗透率正加速提升。 宁波昌亚(拟上市)则选择淀粉基材料路线,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低成本降解餐盒,成本比PLA低20%,凭借价格优势切入海底捞、日本7-11等客户供应链,市场份额0.7%。淀粉基材料的优势在于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但耐热性与抗水性较弱,更适合常温、短保质期的包装场景,应用范围相对受限。 从市场格局来看,目前PLA、甘蔗纤维、淀粉基呈现“三分天下”的态势,纸浆模塑在细分场景快速渗透。富岭股份则采取“多元化策略”,在生物降解塑料领域保持技术领先,参与制定《生物降解饮用吸管》等国家标准,同时生产传统纸杯产品,2023年纸杯销量同比增长158%,凭借对麦当劳、汉堡王等客户的长期绑定,市场份额达2.1%,成为行业内“传统与创新并行”的代表。 不同技术路线的竞争,本质是“性能、成本、场景适配”的竞争。PLA凭借性能优势占据高端市场,植物纤维与淀粉基则以成本优势争夺中低端市场,而企业的技术选择,直接决定了其客户结构与市场竞争力。 产业链增长动能 餐饮包装行业的持续增长,离不开政策引导、市场需求与产能扩张的三重支撑,这三大动能相互叠加,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也为头部企业提供了增长机遇。 政策是行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国内层面,新版《快递暂行条例》明确要求提升快递包装绿色化水平,直接推动可降解餐饮包装渗透率快速提升;国际层面,欧盟2026年全面禁止PFAS(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广泛用于传统防油纸),美国加州、纽约州等多地升级限塑令,禁止一次性塑料餐具使用,为中国可降解包装企业出海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测算,2025-2030年全球可降解餐盒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9.8%,远超传统塑料餐盒-3.4%的负增长,政策红利正持续转化为行业增长动力。 市场需求的扩张则为行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一方面,外卖市场持续增长,2024年外卖包装需求规模达1200亿元,茶饮咖啡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下游行业的扩张直接带动包装需求;另一方面,高端场景需求崛起,航空餐饮、企业集采等领域对包装的环保性、定制化要求更高,为PLA、甘蔗纤维等中高端产品打开市场。以航空餐饮为例,多家航空公司已开始用PLA餐盒替代传统塑料餐盒,恒鑫生活凭借技术优势成为多家航司的供应商,推动其高端产品营收占比持续提升。 产能扩张则是头部企业抢占市场的关键举措。恒鑫生活通过“合肥+泰国”四地生产基地协同,总产能突破90亿只,其中泰国工厂仅用14个月便实现投产,年产能达数千万件,不仅规避了国际贸易壁垒,还能享受东盟关税优惠,其海外收入占比已达38%。 富岭股份则聚焦北美市场深化,通过优化北美本地供应链,提升对麦当劳、汉堡王的交付效率,尽管2025年上半年业绩承压,但其北美市场份额仍保持稳定。家联科技、众鑫股份也在持续扩产,家联科技的甘蔗纤维餐具产能从2023年的5亿只提升至2024年的8亿只,众鑫股份泰国工厂投产后,纸浆模塑产能增长50%,产能扩张正成为头部企业巩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预计未来5-10年,餐饮包装行业将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具备核心技术(如PLA全产业链技术、低成本植物纤维技术)、深度绑定头部客户、拥有全球化产能布局的企业,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而技术实力薄弱、依赖低端市场、缺乏规模效应的中小企业,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最终形成“少数头部企业主导、细分领域专业企业补充”的竞争格局,推动餐饮包装行业真正实现“绿色化、高端化、全球化”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