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您好,欢迎来到,请登录通行证进入会员服务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热点新闻

预包装食品迎来“数字身份证”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19 09:38:00

2025 年 月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这是继2025 年 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意味着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正式进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阶段。

数字标签的定义与核心功能

《公告》明确,数字标签是将预包装食品实体标签通过二维码等信息化手段展示的相关信息。其内容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及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标示要求,涵盖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等关键信息。

与传统标签相比,数字标签支持页面缩放、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功能,解决了“看不清、读不懂”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广告、促销等信息不属于数字标签内容,不得借机进行商业推广。

应用规范:清晰展示与多码合一

公告提出,数字标签必须清晰、醒目、直观,禁止设置弹窗、飘窗等干扰元素,确保消费者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同时,鼓励企业将数字标签二维码与追溯码、结算码整合,实现“多码合一”。过去消费者常常面对包装上多个二维码,如今通过整合即可“一码直达”,既提升体验,也优化包装设计。

信息展示:突破实体标签的版面限制

实体标签受限于包装面积,往往难以展示完整信息。而数字标签的应用则突破了这一限制,允许合法展示更多内容:

配料来源与工艺细节,如原料产地、加工过程说明;

全链条溯源信息,实现从原料采购到终端销售的透明追踪;

食用方法与营养健康提示,为消费者提供科学的饮食建议;

风险提示与安全信息,例如过敏原说明、注意事项等。

目前,数字标签已在乳制品、粮油、焙烤食品、饮料、肉制品等多个大宗品类的超千款产品中应用。以乳制品为例,企业可通过数字标签展示牧场来源及检测数据;在饮料领域,品牌可借助视频展示原料产地风貌和生产工艺,增强透明度与消费信任感。

修改机制:全过程可追溯

公告特别强调,数字标签的内容不得随意篡改。若确需更新,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数字管理系统,对修改时间、修改内容、操作者身份、操作来源等进行记录,确保全过程留痕可追溯。

相关日志信息必须保存至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或至少两年(对无明确保质期的食品)。同时,必须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防篡改机制,确保数据在存储与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这一制度既便于企业内部合规管理,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核查依据。

特殊食品的更高要求

对于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等特殊品类,公告明确要求数字标签中展示的信息必须与注册或备案内容保持完全一致。

这一规定意味着,特殊食品的数字标签不仅仅是信息载体,更是监管核查的重要工具,确保产品信息透明合规。

简化实体标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公告规定,若企业通过数字标签展示详细生产地址,则在实体标签上可简化标注至县级行政区。例如,数字标签展示“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某大道”,实体标签只需标注为“生产者(固安县)”。

这项规定不仅节省了包装设计空间和印刷油墨,还减少了因生产厂地址调整导致的重新制版成本,有助于降低包装物料消耗,助力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推广应用:2025 年成为“数字标签推广年”

为推动数字标签全面落地,国家卫健委将 2025 年定为“食品数字标签推广年”。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湖北、湖南等地率先启动推广行动,多家企业积极响应。目前,已有涵盖乳制品、粮油、焙烤食品、肉制品、饮料等品类的上千款产品率先应用数字标签,为全国推广提供了实践经验。

此外,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联合设计了数字标签专属徽标(Logo),供食品企业在包装上使用,以提升消费者识别度。企业在设计时可以将 Logo 放置在二维码上方或中间,确保识别准确性的同时增强辨识度。

产业与政策逻辑

数字标签的推出,并非孤立举措,而是我国食品监管与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的集中体现:

政策背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监管部门持续强化标签管理,数字标签是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具体措施。

技术路径:依托二维码、大数据与加密技术,实现信息透明、追溯可靠。

产业链关系:上游可展示原料与产地,中游强化加工环节透明度,下游实现溯源与结算整合,形成全链条数字化体系。

绿色发展:通过减少包装信息、节省油墨与物料,数字标签与“双碳”目标高度契合。

总结

总体而言,数字标签的实施是我国食品产业迈向数字化、透明化、绿色化的重要一步。它不仅能提升消费者获取食品信息的便利性和透明度,也为企业提供了降低成本、提升合规管理的新工具。

随着 2025 年推广年的推进,数字标签有望逐步成为食品包装的标配,成为食品安全监管、消费者信任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